现在,全世界似乎没人怀疑,中国宇航员将在2030年之前,在月球留下两排新的脚印了。
这事儿,中国表现得相当自信:
近日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了中国登月服外观,并面向全社会征名:这款可蹲下、可弯腰,科技感十足的“登月服”,集成了全景式防眩光面窗、多功能集成控制台、低重力环境关节配置等众多尖端科技,上肢装饰“飞天”飘带造型,下肢装饰火箭升空尾焰造型,寓意一飞冲天,相当炫酷。
怎么称呼它——星铠、天衣,还是月光宝盒?网友热烈讨论。
图源:新华社
有意思的是,太平洋对岸,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的创始人埃隆·马斯克也转发了这条消息,并写到“与此同时,反观美国,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正在以‘卡夫卡式’的官僚主义扼杀国家太空计划!”
老马激烈吐槽的背后,是美国一再延宕的“阿耳忒弥斯计划”——赶在中国之前重返月球。这个特朗普在2017年批准的计划,最早是准备在2024年完成载人登月,如今已经推迟到2026年。
为什么中国要步步为营,拼命抢在2030年之前,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?
太空中的这一步载人登月,谁将最终领先?
这是极为重大的事件,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场国运之战。当标志性的一刻到来,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分水岭,影响全球未来30年乃至更深远的格局。
1
目前,探月工程依然是全球最顶尖科技活动,人类最高技术的象征,同时也是中国进行的复杂度最高、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之一。
迄今为止,全球实现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,也仅有三个:苏联/俄罗斯,美国和中国,载人登月更是难上加难。
1961年,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,随后美国启动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。其最后一次执行载人登月任务,是1972年发射的阿波罗17号。
从那时算起,人类已经超过50年没有登上月球了。包括美国在内,现在要重返月球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否则就不用费尽辛苦组织“阿耳忒弥斯计划”,还一再延迟。
如果中国实现了载人登月,甚至比美国率先一步,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全球影响。
目前,一个普遍的看法是,中国已经取得了这一轮“登月之战”的领先优势。特别是今年6月,“嫦娥六号”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,带回月背样品1935.3克,引起国际高度关注。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,创造了历史性的一刻。
当时,华尔街日报就发布了题为《历史性月球任务推动中国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领先》的文章,表示这项科学突破将助推中国到2030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、到2035年建立月球基地的计划。
文章对比道,自2013年以来,中国已经4次实现月球软着陆。而美国在登月行动中断了数十年之后,由两家美国公司启动了月球表面任务。然而,一个着陆器在着陆后侧翻,另一个由于技术问题而没有尝试着陆。
正因如此,参与嫦娥六号任务合作的意大利研究人员西莫内·德拉涅洛说:
最近中美之间登月比分为“4比0.5”,中国占优。
事实上,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正在步步推进,稳扎稳打。基本上是2年一大步:
2026年前后,发射嫦娥七号,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
2028年前后,发射嫦娥八号,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技术验证
2030年前,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
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就自信满满地说,从技术路线上来讲,我们去月球和回来没有问题,技术上是通的。现在已经在“开足马力”奔向月球:
“那个时候就是插国旗了,一定要把国旗插在那,我想这个事会很快实现”。
2030年,很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分水岭。
2
中国为什么要载人登月,而且选在2030年这个时间?在一些网络互动中,也会冒出这样的疑问:
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?
《人民日报》曾撰文回答,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,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。因为它的名字叫——战略布局。
曾经有这样一句话,谁控制了海洋,谁就控制了世界。如今,太空的重要性,可以类比于海洋。
“嫦娥之父”欧阳自远就不止一次提到,月球是当代战争的最高制高点。假如在上面建立军事基地,只要1.3秒,就可以摧毁地球表面的各种军事设施。
荒凉的月球,也蕴含着其丰富的宝藏。
比如,可控核聚变的理想燃料氦3,未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关键燃料,地球上只有500公斤,导致其价格高达每千克600万美元。而月球土壤中就有110万吨,足够人类用一万年。
“现代工业的维生素”、战略性矿产资源——稀土,地球上总共的储量只有1.3亿吨,但月球上的稀土含量高达200~450亿吨。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种矿物,其中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。
可以说,面向太空的“大航海时代”,从月球开始。
美国近年来动作不断。2015年制定了“外太空资源探索与利用法”,规定“谁先勘探,谁先拥有”的商业开发原则;2020年,美国鼓励其公民在月球或其他星球从事商业活动,并认为外太空资源并不是全球共有资源。
2017年,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签署了《1号太空政策指令》,正式批准阿耳忒弥斯计划。原计划是“三步走”:
2021年11月,阿尔忒弥斯1号实现无人飞船绕月返回;
2023年,阿尔忒弥斯2号实现载人绕月,不登陆;
2024年,阿尔忒弥斯3号实现载人登月……
然而,事实证明,哪怕是强如美国,也无法轻松完成载人登月的“大动作”。到今天,计划也才完成了第一步。
按照NASA最新计划表,载人绕月的阿尔忒弥斯2号由2024年底推迟到2025年9月,载人登月的阿尔忒弥斯3号由2025年底推迟到2026年9月。官方给出的原因是“为了安全”。
综合来看,阿尔忒弥斯3号在2026年登上月球这件事,继续推迟是大概率事件。
3
相比之下,中国的载人登月方案,显得更加靠谱。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,初步方案是:
第一步,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
第二步,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,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
第三步,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,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
第四步,在完成既定任务后,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,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
目前,中国已经在运载火箭“长征十号”、载人飞船“梦舟”、月面着陆器“揽月”等方面做足了准备。
有网友甚至憧憬,中国能否在2029年的共和国80周年国庆节前,实现载人登月?
完全有这个可能。
事实上,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来说,发展航天从来都不只是“面子工程”,还意味着更多的战略利益。比如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,就有欧洲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、德国、阿联酋等一众国家的航天机构深度参与,是宣示全球影响力的关键项目。
其中,负责月球车以及部分门户空间站的日本就憧憬着在2029年前将一名日本宇航员送上月球,成为“首名登上月球的非美国人”。
相比于美国部分官员提出的“在太空竞赛中击败中国”,中国则更重视和平利用、平等互利、包容发展。中国一直强调,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,要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、完善外空治理。嫦娥六号发射时,就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、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、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、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。
对于中国来说,非常重要的一点是:
载人登月是在避免大国发生直接冲突尤其是军事冲突的情况下,宣示民族复兴、重塑全球“中国认知”的最佳项目。
试想一下,当全球所有的目光注视着中国人的脚步踏上月球的那一刻,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会有怎样强烈的直观印象?这是任何宣传都难以代替的。
登上月球,也会对“中国制造”的品牌高端化,带来深远的影响。毕竟,中国制造业之强,早已取得世界公认,但往往还是廉价、低端的代名词。只有高科技,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溢价能力,拉动高端产品出口。
除此之外,航空航天也是中国布局的“未来产业”的重点,是中国攀登科技树的关键一环。所谓“未来空间”产业,包括了载人航天、探月探火、卫星导航等高端装备,每一项都关系到大国竞逐的新机遇,甚至意味着全人类的突破。
航天领域,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孵化器。低成本发射的航天技术、覆盖全球的星链计划、利用太空无重力环境的生物工厂,都有可能照进现实。
因此,投资航天航空,也是在投资未来。这个未来产业赛道,有可能催生一大批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,带来海量的财富涌动,带动科技进步。
据统计,2022年全球太空项目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030亿美元:美国支出620亿美元,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,而中国的支出也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倍,从61亿增加到了120亿美元。
谁能先行一步,抢占先机,就有可能拉开发展的差距,或者实现层级跃升。在迈向太空的路上,中国只能不断前进,别无选择。
毕竟我们曾经错过了大海,绝不能再错过星辰和未来。
Advertisements